3.1 管材和管件
3.1.1 管道工程所采用的HDPE管材、管件必須符合相應溝槽式壓環柔性連接排水系統的產品標準。管材、管件上應有按標準規定的產品信息標志。
3.1.2 管材、管件按產品類別宜采用以下基本色彩:溝槽式壓環連接HDPE排水系統一般為白色,也可根據客戶需求進行協商。管材長度不大于4米/根。
3.1.3 材料生產企業應提供配套的管材、管件,以及用于溝槽施工的溝槽機及其使用說明。
3.1.4 管材、管件顏色應均勻一致,管材與管件配套色彩應基本一致,不得有明顯色差。管材、管件內外表面應光滑、整潔,無凹陷、氣泡、明顯的劃傷和其他影響到產品性能的缺陷。管材端面應平整且與軸線垂直。
3.1.5 溝槽式HDPE排水管材規格外徑/壁厚標準,如表3.1.1
表3.1.1溝槽式HDPE排水管材規格外徑/壁厚標準
標準外徑(mm) |
平均外徑 |
厚度 (SDR17) |
50 |
50 +0.5 |
3.2 +0.5 |
75 |
75 +0.7 |
4.5 +0.7 |
110 |
110 +1.0 |
6.6 +0.9 |
標準外徑(mm) |
平均外徑 |
厚度(SDR23) |
160 |
160 +1.5 |
7.0 -0.8 |
200 |
200 +1.8 |
8.7 -1.0 |
3.2 管材連接件
3.2.1 溝槽式HDPE排水管材、管件相互間連接采用壓環(卡箍)機械連接方式。
3.2.2 壓環連接后的系統承壓應達到產品標準中規定的耐壓。
3.2.3 壓環部件-C型彈性密封橡膠圈材料必須選用三元乙丙(EPDM)或硅橡膠,材料質量應符合《橡膠密封件給排水管道用接口、密封圈材料規范》(GB/T21873-2008)的規定。
3.3 管材、管件等材料搬運、貯存
3.3.1 管材、管件搬運應符合以下規定:
(1) 管材、管件裝卸和搬運時應輕放,不得拋擲,不得沾染污物、重壓和與尖銳對象接觸碰撞或劃傷表面;應規則有序堆放。,
(2) 管材、管件在施工現場不得拋、摔、滾、拖。;
3.3.2 管材、管件貯存應符合以下規定:
(1) 各類管材料、管件應存放在溫度不大于40℃、通風良好的庫房內,不得在露天長期堆放、曝 曬。施工現場室外臨時堆放應進行遮蓋。管材、管件堆放場地應遠離熱源。
(2) 管材應按規格堆放整齊,地面應平整,管架存放時,橫向應有支撐件,支撐件間隔不超出1米,外懸不宜超過1m防止管材彎曲變形。
(3) 管材堆放高度不宜大于1.5m。
3.3.3 各類管材、管件庫房,在進貨物品存放位置布置時,應遵循先進先出的原則,以防止材料存放時間過長。
4.
設計
4.1 一般規定
4.1.1 管道工程設計應根據計算選用合適管徑的管材,材質注明高密度聚乙烯(HDPE),連接方式注明溝槽式壓環柔性連接。
4.1.2 不同用途的排水管配用的HDPE管件應按表4.1.1選用。
表4.1.1 不同用途的排水管配用的溝槽式HDPE管件
管件名稱 |
建筑排水管 |
室外雨水管 |
橋梁、高架排水管 |
埋地排水管 |
管道 |
√ |
√ |
√ |
√ |
45o彎頭 |
√ |
√ |
√ |
√ |
90o彎頭 |
√ |
√ |
√ |
√ |
溝槽式混合裝置 |
√ |
- |
- |
- |
壓環 |
√ |
√ |
√ |
√ |
90o順水三通 |
√ |
√ |
√ |
√ |
45o斜三通 |
√ |
- |
√ |
√ |
清潔口 |
√ |
√ |
√ |
√ |
平面四通 |
√ |
- |
- |
- |
備注:√表示該管件適用該管系;-表示該管件不適用該管系。
4.1.3 HDPE管道連接方式采用溝槽式壓環柔性連接,當HDPE管與其他材質管過渡連接時,可根據具體材質不同,使用專用配件。連接方式可采用伸縮節連接,管箍連接,密封圈承插式連接等形式。
4.1.4 高層建筑室內敷設管道,管徑大于或等于dn110mm,在以下管道部位,必須設置防止火勢蔓延的阻火圈:
(1) 明敷立管穿越樓層的貫穿部位。
(2) 橫管穿越防火分區隔墻和防火墻的二側。
(3) 橫管與管道井或管窿內立管相連接的墻體的貫穿部位。
4.1.5 排水管不得敷設在加熱設備的上方,排水立管與家用灶具凈距不得小于400mm、與家用熱水器凈距不得小于200mm,當管道長期受熱超過60℃時,管壁應采取隔熱措施。
4.1.6 管道如需澆注在鋼筋混凝土結構件內,必須先經過試水試驗,經檢驗合格后,方能施工。
4.1.7 管道埋設在墻體內,設計應預留溝槽或預埋管道,施工現場未經設計同意,墻體的橫向開鑿長度不得超過300mm。
4.1.8 管道穿越一般墻體宜預埋套管,套管長度不宜大于墻體的厚度,內徑宜大于管道外徑40mm。穿越地下室外墻板應預埋帶止水翼環的防水套管。
4.1.9 建筑物內立管、橫干管應按規定設置固定支架。室內溝槽式壓環柔性連接管道系統須設置伸縮節,伸縮節布置須滿足國家規范《建筑給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 50242-2002)5.2.4規定:排水塑料管必須按設計要求及位置裝設伸縮節。如設計無要求時,伸縮節間距不得大于4m。
4.1.10 室外排水檢查井,應優先采用塑料檢查井。
4.1.11 當管道有可能受到機械撞擊時,應采取保護措施。
4.1.12 雨污水排水立管與橫干管連接應采用45°斜三通,立管與排出管連接應采用彎曲半徑不小于四倍的立管外徑90°的大彎管件,在無大彎管件時尚可用二個45°管件取代。在立管底部及轉彎部位應設置支墩。
4.1.13 雨、污水立管設置在室內公共部位,當有可能受機械撞擊時,應采取管道保護措施。
4.2 生活排水管道布置與敷設
4.2.1 生活排水管道的明敷或暗設應根據建筑物設計的要求、建筑物的性質、和建筑物的平面布置確定。排水立管宜設置在管道井、管窟內或采用裝飾墻體暗藏。排水橫管宜設置在吊頂內。
4.2.2 溝槽壓環式HDPE排水系統管道可布置在室外沿墻敷設。
4.2.3 生活排水管道布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排水立管應靠近排水量最大的排水點設置,且應以最短的距離與排水器具連接。
(2) 排水管道不得穿越臥室、客(餐)廳以及沉降縫、伸縮縫、變形縫、煙道、風道、生活貯水設備間、變電室等,當不可避免時,一定要穿越沉降縫、伸縮縫、變形縫時,必須采取相應的技術措施。
(3) 排水管道不得布置布置在灶臺、飲食業廚房和主副食操作間、烹調間、備餐間的上部。
(4) 排水管道不得敷設與臥室、病房及安靜要求較高的房間相毗鄰的墻體上。
(5) 廚房和衛生間的排水立管應分別設置,不得共享一支立管。
4.2.4 生活排水管道系統的通氣立管的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 通氣立管的最小管徑應按表4.2.1確定;
(2) 當通氣立管長度大于50m時,其管徑應與排水立管的管徑相同;
(3) 自循環通氣立管的管徑與排水立管的管徑相同。
表4.2.1 通氣管最小管徑(mm)
排 水 立 管dn (mm) |
75 |
110 |
160 |
通 氣 立 管dn (mm) |
50 |
75 |
110 |
4.2.5 當采用H管用于通氣立管系統時,其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 H管件與通氣立管的連接點應設在衛生器具上邊緣以上不小于0.15m 的位置;
(2) 當污水立管與廢水立管合用一根通氣立管時,H管件可以隔層分別與污水立管或廢水立管相連接,但最低橫支管連接點以下應設結合通氣管;
(3) 自循環通氣系統的污水立管或廢水立管,當采用H管件時,每個樓層應與通氣立管相連接,其連接點的位置應符合本條款第一款的規定,管道系統的呼吸氣口不得被水所淹沒。
(4) 溝槽式壓環連接的H管由相同或不同規格的斜梯組合而成,設計和施工時必須注意H管中心距以預設孔洞。如表4.2.2 H管中心距
表4.2.2 H管組合式中心距
H管的斜體組合 |
H管的中心距L4 組合/一體式(mm) |
75-75-75 |
221/180 |
110-110-110 |
249/210 |
160-160-160 |
354/275 |
110-75-110 |
225/190 |
160-110-160 |
292/235 |
4.2.6 通氣支管的最小管徑不宜小于排水管管徑的1/2,并應按溝槽式HDPE管徑型號合理確定。
4.2.7 污水管道系統清掃口或檢查口的設置應符合以下規定:
(1) 排水立管每隔六層應設檢查口,但在建筑物的最底層和設有衛生器具的二層以上建筑物的最高層,均應設置檢查口。
(2) 當排水立管水平拐彎或裝有乙字管件時,在該層排水立管拐彎處或乙字管件的上部均應設檢查口;
(3) 在水流偏轉角大于45°的橫管上應設檢查口或清掃口。
(4) 公共建筑物內,連接4個及4個以上的大便器的污水橫管上宜設置清掃口。
(5) 清掃口或檢查口可采用帶清掃口的轉角管件取代;
(6) 在排水橫管的直線管段上,檢查口或清掃口之間的最大間距應符合表4.2.3規定
表4.2.3橫管直線管段上檢查口或清掃口之間最大距離
公稱管徑dn (mm) |
管件種類 |
最大距離(m) |
|
生活廢水 |
生活污水 |
||
50~75 |
檢查口 |
15 |
12 |
清掃口 |
10 |
8 |
|
110~160 |
檢查口 |
20 |
15 |
清掃口 |
15 |
10 |
|
200 |
檢查口 |
25 |
20 |
(7) 排水立管底部或排出管上部的清掃口至室外檢查井中心的最大間距應符合表4.2.4的規定。
表4.2.4 排水立管底部或排出管上部的清掃口至室外檢查井中心的最大間距
公稱管徑(mm) |
50 |
75 |
90 |
110 |
160 |
最大間距(m) |
10 |
12 |
12 |
15 |
20 |
4.2.8 當立管接入排水橫干管時,宜采用90°彎管,在水平轉彎后以45°角與橫管相連接。水平管的長度宜大于700mm。
4.3 雨水及空調凝結水管道布置與敷設
4.3.1 屋面雨水排水和空調凝結水排水應為有組織排水。
4.3.2 18層及以上的高層建筑, 屋面雨水排水宜布置在室內公共部分。居住建筑立管不得布置在住戶套內,底部裙房屋面雨水排水應單獨排放,多層建筑及18層以下的高層建筑的屋面雨水排水立管,宜采用沿外墻敷設的雨落水管。
4.3.3 18層及18層以上建筑空調凝結水排水立管的管徑宜為dn50mm,18層以下建筑宜為dn40mm。立管位置應由建筑設計確定。排水口接管管徑不宜小于dn25mm。
4.3.4 超過100m的超高層建筑物雨水管道,應在雨水管道出水口上方1m處或離地面1m處安裝一個45°斜三通或順水梯,斜口或平口處裝一個內塞蓋,如雨水管道出水口發生堵塞時,管內積水會隨著斜口或平口處流出,保護管道系統不受壓力破壞。如圖4.3.1所示。
4.3.5 沿外墻敷設的雨落水管、空調凝結水排水立管的管卡,均應采用ABS管卡或不銹鋼管卡(內村膠皮)。
4.3.6 屋面雨水排水應設置雨水斗。雨水斗應固定在建筑物的屋面結構上,且應在屋面防水層施工的同時,做好防滲漏水處理。沿外墻敷設的雨落水管的頂部應設落水斗。落水斗頂部宜有防鳥筑巢設施。
4.3.7 處在同一屋面雨水匯水范圍內的雨水排水立管不應少于2根,且應采用相同的雨水斗。
4.3.8 陽臺的雨水排水應單獨設置排水管道,不得與屋面雨水排水管道共享一根排水立管。
4.3.9 沿外墻敷設雨落水管、空調凝結水德排放水、應排入室外明溝中和散水坡上,其泄水口高度應根據當地的環境條件或氣候規定。
4.3.10 當屋面雨水的排出管直接接入室外埋地排水管道系統時,宜在雨水排水立管的底部設置檢查口。
4.4 管道的伸縮和支承
4.4.1 溝槽式壓環連接HDPE管采用彈性密封橡膠圈進行密封,且壓環節點處最少有1~2mm的空隙可部分克服管道受環境或水溫度變化產生的縱向變形量,但仍須按如下要求設伸縮節。
4.4.2 溝槽式HDPE管支架及伸縮節的設置距離應符合表4.4.1的規定。
表4.4.1 支架設置間距
公稱外徑(mm) |
50 |
75 |
110 |
160 |
200 |
|
支架設置間距 單位(m) |
垂直 |
0.5 |
0.75 |
1.2 |
2 |
2 |
水平 |
0.5 |
0.5 |
0.9 |
0.9 |
0.9 |
|
伸縮節的設置距離(m) |
垂直 |
每層一只或每4m一只 |
||||
水平 |
直管段每4米一只 |
注:伸縮節布置須滿足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建筑給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 50242-2002)5.2.4規定:排水塑料管必須按設計要求及位置裝設伸縮節。如設計無要求時,伸縮節間距不得大于4m。
4.4.3 伸縮節安裝時應預留伸縮量,即為管材插到底后回拔的長度,可根據管道設計伸縮量和伸縮節允許伸縮量計算確定,當無設計資料時預留伸縮量應按夏季為5-10cm,冬季為10-15cm確定。立管伸縮節應設置在靠近支管處,使支管在立管處的位移幾乎為零。
4.5 管道水力計算和通水能力
4.5.1 溝槽式壓環連接HDPE管排水橫管的水力計算,應按以下公式計算:
v = (4.5.1—1)
式中:v—— 流速 (m/s);
n——管材的粗糙系數,HDPE塑料管為0.009;
R——水力半徑 (m);
I—— 水力坡度,采用排水管的坡度。
4.5.2 雨、污水量應按《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GB50015)有關條款的規定進行計算。
4.5.3 溝槽式壓環連接HDPE管排水橫管的坡度可按本規范表4.5.1調整。
4.5.4 表4.5.1 溝槽式壓環連接HDPE管排水橫管的通用坡度、最小坡度和最大設計充滿度
外徑(㎜) |
通用坡度‰ |
最小坡度‰ |
最大設計充滿度 |
50 |
25 |
12 |
0.50 |
75 |
15 |
7 |
|
110 |
12 |
4 |
|
160 |
7 |
3 |
0.60 |
200 |
5 |
3 |
4.5.5 設有通氣管道系統生活排管的立管最大排水能力,應按表4.5.2確定。立管不得小于所連接的橫支管管徑。
表4.5.2 生活排水立管最大設計排水能力
排水立管系統類型 |
排水立管管徑(mm) |
|||||
最大設計通水能力(L/s) |
||||||
∮50 |
∮75 |
∮110 |
∮160 |
|||
伸頂通氣 |
立管與橫支管連接配件 |
90°順水三通 |
0.8 |
1.3 |
3.2 |
5.7 |
45°斜三通 |
1.0 |
1.7 |
4.0 |
7.4 |
||
專用通氣 |
專用通氣管75mm |
結合通氣管每層連接 |
- |
- |
5.5 |
- |
結合通氣管隔層連接 |
- |
3 |
4.4 |
- |
||
專用通氣管100mm |
結合通氣管每層連接 |
- |
- |
8.8 |
- |
|
結合通氣管隔層連接 |
- |
- |
4.8 |
- |
||
主、副通氣立管+環形通氣管 |
|
|
11.5 |
|
||
自循環通氣 |
專用通氣形式 |
|
|
4.4 |
|
|
環形通氣形式 |
|
|
5.9 |
|
4.5.6 重力流屋面雨水排水管立管的最大泄水量,按表4.5.3確定:
表4.5.3重力流屋面雨水排水管立管的最大泄水量
公稱外徑(dn) |
75 |
110 |
160 |
200 |
||
壁厚(mm) |
2.3 |
3.2 |
4.0 |
4.7 |
4.9 |
5.9 |
最大泄水量(L/s) |
4.5 |
12.8 |
35.5 |
34.7 |
64.6 |
62.8 |
4.5.7 雨水斗的最大泄流量應根據雨水斗的特性并結合屋面排水條件等情況確定,宜按表4.5.4選用。
表4.5.4 雨水斗得最大泄流量
雨水斗規格(mm) |
50 |
75 |
100 |
150 |
重力流雨水斗泄L/s |
- |
5.6 |
10 |
23 |
87型雨水斗泄流量L/s |
- |
6.0 |
12 |
26 |
4.5.8 各種雨水管道的最小管徑及橫管的最小設計坡度應按表4.5.5確定:
表4.5.5 雨水管道的最小管徑及橫管的最小設計坡度
序號 |
管道應用類別 |
最小管徑 (dn) |
橫管最小設計坡度‰ |
1 |
雨落水管 |
75 |
- |
2 |
屋面雨水排水立管 |
110 |
- |
3 |
重力流懸吊排水管、埋地排水管 |
110 |
10 |
4 |
建筑物周圍雨水接戶管 |
200 |
3 |
5 |
小區道路小干管、支管 |
160 |
1.5 |
6 |
小區道路13號雨水口的連接管 |
160 |
10 |
4.5.9 屋面雨水重力流懸吊排水管應按非滿流設計,充滿度不宜大于0.8,管內流速不應小于0.75m/s。埋地排水管應按滿流設計,流速不宜小于0.75m/s。
4.5.10 建筑物內不同使用條件、衛生器具等,其最小管徑規定如下:
(1) 大便器排水管不得小于100mm;
(2) 建筑物最小排出管不得小于50mm;
(3) 多層住宅的廚房間排水立管不宜小于75mm;
(4) 公共食堂廚房間內橫管,應比計算管徑大一號規格,且最小管徑不得小于110mm;
(5) 醫院污物洗滌盆(池)和污水分盆(池)的排水橫管,不得小于75mm;
(6) 小便槽或連接3個及其個以上的小便器,其污水支管的管徑不宜小于110mm;
(7) 公共浴池的泄水管管徑宜采用110mm。
(8) 洗衣房排水管的管徑應按設計排水量并根據洗滌劑的用量性質計算確定,選用時應放大一檔或二檔規格。
5. 管道施工
5.1 一般規定
5.1.1 管道安裝工程施工應具備以下條件:
(1) 設計及其他技術文件齊全,并通過會審。
(2) 設計已經過技術交底,施工組織設計或施工方案,已經批準。
(3) 施工需要的各種材料,已通過檢查,施工力量和機具已準備就緒,能確保正常施工,且能符合工程質量要求。
(4) 施工單位應具相應的資質。
5.1.2 各類管道在安裝前,管材、管件表面質量應再作一次檢查,發現管端有裂口、凹陷、嚴重刻痕不得在工程中使用。應檢查固定連接件質量且應有合格證,產品應由管材生產企業配套。
5.1.3 現場應具有必要的管道施工技術標準、健全的質量管理體系和工程質量檢驗制度,實現施工全過程質量控制。
5.1.4 安裝人員應了解各類管道材料的一般性能,掌握操作要點和安全生產規定,必要時應經考核持證上崗,不得盲目施工。
5.1.5 管道穿過樓板、應配合土建預埋套管,套管材料宜根據需要選用,套管內徑應比管外徑大30~50mm,每層孔洞應順通。穿過地下室外外墻板當采用金屬套管時,套管管口及管內不得有棱角、毛剌。套管長度應取完成面墻體的厚度。
5.1.6 橫管坡度應符合設計要求。管道安裝時應將印刷在管道表面的產品信息,置于外側的醒目位置。
5.1.7 管道應按設計規定設檢查口或清掃口,檢查口位置和朝向應便于管道檢修和維護,立管檢查口中心離地為1 m。當設置在管窿內的檢查口宜設檢修門。當檢查口設置在吊頂內時,宜在吊頂位置設置檢修門。
5.1.8 室內外雨、污水立管管壁離墻宜為20~50mm。
5.1.9 管道穿過樓板須設置防水套管,環形部分縫隙的填補應符合如下規定
(1) 應預埋套管,套管長度應高于樓面結構完成面100~150mm。
(2) 套管周圍應在樓面找平層施工時,用水泥砂漿筑成錐形阻水圈。高度不應小于套管上沿。
(3) 管道與套管間的環形空隙應采用防水膠泥或無機填料嵌實。
(4) 樓面防水層施工時,防水層應高出錐形阻水圈與套管周邊相貼。
(5) 地面面層施工時,在管道周圍應砌筑厚度為15~20mm、寬度為30~35mm的環形阻水圈。
(6) ★衛生器具(含地漏)下水管穿樓板應選擇專用套管,也可選擇PVC衛生器具專用預埋套管,再配套PVC-HDPE轉換接頭進行施工(此條必須做)。
5.1.10 管道穿過屋面部位應按以下規定進行施工:
(7) 應預埋套管,套管長度應高于屋面結構完成面200~250mm。
(8) 套管周圍應在屋面找平層施工時,用水泥砂漿筑成錐形阻水圈。高度不應小于套管上沿。
(9) 管道與套管間的環形空隙應采用防水膠泥或無機填料嵌實。
(10) 屋面防水層施工時,防水層應高出錐形阻水圈與套管周邊相貼。
5.1.11 管道穿過地下室外墻套管的環形空間中間,應采用防水膠泥或無機填料嵌實,寬度不宜小于墻體厚度的1/3,墻體二側及其余部分應采用M20水泥砂漿嵌實填平。
5.1.12 由立管轉為橫管和排出管時,宜安裝兩個45°彎頭,管件底部必須設置鴨掌支墩或支座。
5.1.13 高層建筑管道系統,當管徑大于或等于110mm時,應根據設計要求,在樓板貫穿部位,設置阻火圈,阻火圈的安裝應符合產品要求,安裝時應緊貼板底或墻體,并采用膨脹螺栓固定。
5.2 管道連接
5.2.1 溝槽式HDPE管材使用專制溝槽機進行管的切割及溝槽刮制,由于溝槽質量、尺寸及管材管件安裝直接影響產品的使用,所以安裝人員上崗前必須要進行操作培訓,經培訓合格后才能上崗。溝槽及密封面尺寸應符合下表:
管材的規格 (標稱外徑mm) |
W |
H1 |
溝槽深度 |
50 |
9 |
14 |
1.3-1.5 |
75 |
9 |
14 |
2.0 |
110 |
9 |
14 |
2.5 |
160 |
9 |
14 |
3.0-3.3 |
200 |
15 |
18 |
3-3.5 |
5.2.2 HDPE管材和管件由使用前必須進行檢查。檢查內容有:顏色均勻一致,內表面應清潔光滑,嚴重變形管材不能使用,劃傷的深度不能大于0.5~1.mm(但溝槽貼面密封部位不可有劃傷) 。
5.2.3 溝槽式HDPE管材溝槽操作應按如下步驟進行:
(1) 預備工作:將溝槽機刀具指針檔位掛到對應管材規格檔,鎖緊蝶形固定螺絲。檢查溝槽刀規格是否一致(溝刀上刻有規格標記),鎖緊溝刀緊固螺絲;檢查切斷刀,固定鎖緊螺絲;架好管材支架(高度以管材被溝槽機夾緊管材后的高度一致) 。
(2) 管材的切割及溝槽:將檢查合格的管材放入專用溝槽機,旋緊卡盤固定。
(3) 起動機器,每轉動一周旋轉進刀手把適量(約0.5MM)進行切管及刮槽,直至進刀手把至限位螺絲處(此時溝刀不再能勾出料屑),關閉機器電源開關。
(4) 松開卡盤,取下已溝好的管材進行毛邊檢查,要求端面平整無毛邊。注意:若有少量毛邊需要修刮時,注意不要刮傷密封部位。
5.2.4 密封圈、壓環的檢查、安裝:
檢查密封圈有無破損,缺料,表面應干凈清潔。不可有沙粒、雜物附著。檢查管材、管件外觀,注意有無嚴重變形,破損,劃傷等影響使用功能的缺陷。檢查壓環的外觀,表面有無裂紋,破損,清除壓環槽內表面的異物以防止刺破密封圈。檢查完后將密封圈先完全套入管材或管件任何一端口,再將要連接的管材(或管件)的對應端口對齊后將密封圈推至兩端口中間位置,放入壓環,檢查密封圈位置是否自然地落在壓環槽的槽中以及壓環是否扣在兩端溝槽內,否則重新調整。注意管材懸吊絲桿長度合適,以保證管材兩端口接縫處平齊,段差(中心線位差)不可超出2.0mm。將壓環調至兩側間隙距離相等位置鎖壓環螺絲(注意兩側螺絲應均衡鎖緊,避免壓環把密封圈夾褶,寒冷冬季安裝時管材(件)兩端口適量離開,炎熱夏季安裝時兩端口適量靠攏),直至兩壓環端面貼平。
5.2.5 溝槽式HDPE管需要與其他材質管的連接時,宜根據具體連接的材質使用廠家專用轉換接頭配件。管卡(支架)應使用廠家專用配套件,禁用UPVC管卡替代。
5.3 樓層及外墻管道安裝
5.3.1 樓層管道安裝,可按以下工序進行:
(1) 按管道系統和設備的設計位置、排水口尺寸和施工要求,應配合土建在墻、板或梁上預留孔洞或預埋套管。
(2) 檢查各預埋套管位置尺寸和順通與否。
(3) 按管道走向或坡度,管段的中心線應進行測量且在墻上作出標記。
(4) 按實測和繪制的圖樣,選用合格的管材、管件進行配管;預制組合件配管結束,應按圖樣再核對管段間尺寸,應注意管件的接口方向。
(5) 按本規程規定的位置、間距設置管道支架。
(6) 待土建墻面粉刷工序結束后,進行管道安裝,管道安裝工序宜先安裝立管,再安裝橫管,連續施工。
(7) 管道安裝過程中應按設計要求,安裝阻火圈。
(8) 管道安裝暫告段落或安裝結束,應及時將管口進行封堵。
(9) 管道系統安裝結束,對管道的外觀質量、支架、安裝尺寸及樓層封堵質量等,經復合檢查無誤后,方可進行通水或灌水試驗。
5.3.2 立管安裝應符合以下規定:
(1) 按設計規定的布置位置在墻面作出標記,配置管道支架。
(2) 在火勢貫穿部位,按設計要求安裝阻火圈。
(3) 立管和伸頂通氣管、通氣立管安裝結束,管道在支架固定后,應嚴格按規定,封堵穿越樓板及屋面的環形縫隙。
5.3.3 橫管安裝應符合以下規定:
(1) 應將管道或預制管段組合件按設計規定的管徑、管位就位,并臨時吊掛,檢查無誤后再進行系統連接。
(2) 管道或預制管段組合件按設計規定校正管道坡度,然后宜用鋼絲臨時固定,并緊固壓環和支承件或支架。
(3) 管道支承件或支架緊固后,再拆除臨時固定件,并將敞開管口臨時封堵。
(4) 墻洞應用M20水泥砂漿封堵。
5.3.4 雨落水管、空調凝結水管安裝宜按設計要求位置對管道進行定位,并在墻面上作出標記。管卡間距應符合規定。
5.4 埋地管道鋪設
5.4.1 室內埋地管道鋪設應在士建回填符合要求后鋪設,并按以下步驟進行:
(1) 應按設計文件要求進行放線定位,經復合無誤后,開挖管溝至設計要求深度;
(2) 應按設計文件要求檢查各基礎墻的預留孔洞,洞是否順通,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3) 按各受水口位置及管道走向進行測量,宜繪制實測小樣圖,并注明詳細尺寸及編號。
(4) 按設計文件要求坡度鋪設墊層,然后敷設管道;
(5) 管道鋪設結束后作灌水試驗,并在隱蔽工程驗收合格后及時回填;
(6) 管溝回填土應采用細粒粘土或黃砂分層回填,先回填到管頂200mm處,壓實后再回填到設計標高夯實。
5.4.2 埋地管道敷設前應先平整溝底,然后敷設一層厚度為100~150mm、寬度為管外徑的2.5倍的砂墊層,并應整平壓實至設計標高。
5.4.3 管道安裝完畢后,必須進行灌水試驗,灌水試驗時,灌水高度不得低于底層地坪高度。灌滿水后,觀察15min,以水面不下降為合格。灌水試驗結束應將存水排除,并應封堵各受水口。
5.4.4 埋地管敷設時,宜先敷設室內管道,再敷設室外管道,室內管道敷設至墻體外250mm~350mm處,并對管口進行封堵,待室外管道施工時再連接到檢查井
5.4.5 當管道穿越地下室外墻時,應采用帶止水翼環的套管。管道與套管間隙的中心部位應采用防水膠泥嵌實 , 寬度不得小于200mm,間隙內外兩側再用M20水泥砂漿填實至墻面平齊。
5.4.6 室外埋地管道安裝完畢并經灌水試驗合格后,方可對管溝進行回填。管溝應分層回填夯實,每層厚度宜為150mm,密實度應符合設計要求。
5.4.7 溝槽式HDPE管與排水檢查井連接,應符合下列規定:
(1) HDPE管在穿越排水檢查井井壁處,宜設專用套管;
(2) HDPE管穿越檢查井的外壁位置應用混凝土穩固管道;
(3) HDPE管管端應與檢查井井內壁齊平。
5.4.8 HDPE管水平埋地敷設且設有檢查口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檢查口應設置在檢查井內,位置居中;
(2) 檢查口蓋應朝上;
(3) HDPE管穿越檢查井井壁處應設專用套管;
(4) 檢查口蓋應用螺栓固定,使用時打開。
5.5 管道支承
5.5.1 溝槽式HDPE管固定支架位置應按設計文件要求設置。立管在穿越樓板處應設固定支承點,并做好防滲漏水技術措施。設置在管道井或管窟內非封堵樓層的立管,應在匯合配件處設固定支承點。
5.5.2 溝槽式HDPE管材的固定支架安裝,設置間距應按4.4.2的要求進行設置(如下表)。支架位置應準確,埋設要平整,u形管卡應采用截面扁平形狀支架(支架與管材支架摩擦力大),不宜采用截面為圓形的(支架與管材間摩擦力小),支架應鎖緊管道,固定牢靠,不可松脫。【支架(管卡)】設置間距表
公稱外徑(mm) |
50 |
75 |
110 |
160 |
200 |
|
支架設置間距 單位(m) |
垂直 |
0.5 |
0.75 |
1.2 |
2 |
2 |
水平 |
0.5 |
0.5 |
0.9 |
0.9 |
0.9 |
5.5.3 立管離地1.10~1.30m應設置固定支架。
5.5.4 固定支架應采用廠家配套品,固定支架與管材或管件的接觸部位宜用軟墊物進行隔離。
5.5.5 水流由垂直方向轉為水平方向,應在立管底部應設置支墩。
管道工程質量驗收
6.0.1 管道工程必須按《建筑給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42)規定,進行工程質量驗收。
6.0.2 管道工程應按分項、分部及單位工程進行驗收,分項、分部工程驗收由主管單位組織施工、監理、和建設和設計及其他有關單位聯合驗收。工程驗收應做好記錄,簽署文件,立卷歸檔。
6.0.3 分項、分部工程驗收可根據管道工程的特點,分為中間驗收和竣工驗收。單位工程驗收,應在分項、分部工程驗收的基礎上進行。
6.0.4 工程驗收時應具備下列文件:
(1) 施工圖、竣工圖及變更文件;
(2) 管材、管件及其他主要材料的出廠合格證;
(3) 中間試驗和隱蔽工程驗收記錄;
(4) 灌水和通球記錄;
(5) 工程質量事故處理記錄;
(6) 分項、分部及單位工程質量檢驗記錄。
6.0.5 工程驗收時應檢查和校驗下列項目:
(1) 連接點和接口的整潔、牢固、密封性;
(2) 支承件和支架安裝位置的正確性和牢固性;
(3) 高層建筑阻火圈安裝位置的正確性、牢固性;
(4) 排水系統規定的通水試驗是否暢通、有無滲漏;
(5) 立管穿越樓板、屋面嚴密性、牢固性。
6.0.6 室內雨、污水管道安裝允許偏差應符合表6.0.1的規定:
表6.0.1室內雨污水管道安裝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
項 次 |
項 目 |
允許偏差(mm) |
檢 驗 方 法 |
|
1 |
座標 |
15 |
用水準儀(水平尺)、直尺,拉線和尺量檢查 |
|
2 |
標高 |
±15 |
||
3 |
橫管縱橫方 向彎曲 |
每1m |
1.5 |
|
全長25m以上 |
≯38 |
|||
4 |
立管的垂直度 |
每1m |
3 |
吊線和尺量檢查 |
全長5m以上 |
≯15 |
本規程用詞說明
一. 為便于在執行本規程條文時區別對待,時要求嚴格程度不同的用詞,說明如下:
(一). 表示很嚴格,是這樣做不可的用詞:
(二). 正面詞采用“必須”。反面詞采用“嚴禁”
(三). 表示嚴格,正常情況下均應這樣做的用詞:正面詞采用“應”;反面詞采用“不應”或“不得”。
(四). `表示允許稍有選擇,在條件許可時,首先應這樣作的用詞:正面詞采用“宜”;反面詞采用“不宜”。表示有選擇,在一定條件下可以這樣做的,采用“可”。
二. 條文中指定按其他有關標準、規范執行時,寫法為“應符合……有規定”或“應按……執行”。